“当前是整个养殖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在华中地区,特种养殖将发展越来越快,黄颡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2月26日,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江西省黄颡鱼养殖技术论坛”上,与会者将所有的目光集中在这一条小小的鱼身上。
在常规淡水鱼陷入低迷的时期,近两年来,特种养殖不断兴起,黄颡鱼凭借着在消费者群体中的高认可度,可谓异军突起。数据显示,以华中地区(湖北、江西、湖南,下同)计算,从2014年至今,黄颡鱼饲料销量从1.2万吨增长到5万吨左右,即意味着在三年时间内,黄颡鱼养殖规模和养殖量翻了4倍,而且仍然供不应求,每年有大量商品鱼从华东、华南运入,华中地区黄颡鱼的养殖值得想象。
就华中地区而言,目前黄颡鱼养殖水平还相对落后,和华南、华东、西南几大产区相比,华中的黄颡鱼养殖平均亩产只有1500-2000斤,而且由于种苗供应难以解决,造成养殖规格差别大、生长速度慢、抗病力差等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当前华中地区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期,黄颡鱼养殖还未出现成熟的养殖模式,产业配套也不齐全,如何从种苗、管理、饲料与营养、病害防控等多方面解决问题,打造成熟的黄颡鱼产业,成为本次论坛的关注焦点。
本次论坛由江西华杰水产集团主办,江西华杰牧业有限公司、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江西向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东联鲲集团支持协办,会议当天,有来自江西各地、湖北、湖南等地的近300位养殖户、经销商出席。
| 精彩发言 |
廖小明
江西华杰水产集团董事长
最近1-2年,黄颡鱼在江西迅速发展,在多个地方都涌现出致富能手,但是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解决。华杰水产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集合多方面资源和力量的水产产业平台,目前,华杰水产在种苗、饲料、养殖和养殖技术、养殖模式推广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期望未来,能够充分发挥江西本地的优势,把黄颡鱼打造成新的优势产业。
张松
广东联鲲集团副总裁
继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之后,华中已经成为黄颡鱼又一新兴产区,按照华中地区的普遍模式,每年的养殖时间大概在6个月左右,虽然亩产还比不上其它产区,但是根据成本和收入计算,平均亩效益能达到6600-7800元,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来说,是非常值得投资的领域。和其它产区相比,华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塘租等成本较低、水质环境比较好,而且商品鱼受欢迎,市场接受度高,相信经过目前的调整期之后,将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樊启学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种苗问题是困扰黄颡鱼养殖的严重问题之一,就目前华中地区来讲,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养殖户只能使用普通苗,由于雌雄性别差异,造成养殖规格很大,雄性的已经长到1两多重,雌性的只有几钱。从2012年开始,黄颡鱼新品种“黄优1号”已经应用于生产,经过几年的大塘养殖实验,证明了其种质的优越性,“黄优1号”是不同品种黄颡鱼经过杂交选育而来,这种杂交后代最典型的特征是,性腺退化,可以说“黄优1号”没有性别区分,所以养殖效益很突出,按照测算,生长速度比全雄黄颡鱼快20%以上,好的能达到30%,在2017年即将进行水产新品种申报。
钟启平
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颡鱼是无鳞鱼类,在养殖中很容易出现病害,特别是随着亩产的提高,在江西又面临夏季高温的考验,水质管理是能否盈利的关键。
低产养藻、高产养菌,在未来的养殖中,菌类的应用一定是发展方向。在这其中,乳酸菌是效能强、安全性高,而且能够有效加强鱼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以强微公司开发生产的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例,这本身就是提取自动物后端肠道,依靠分解动物肠道粪便为生的菌类,对于降解鱼塘残饵、粪便积存物有突出的效果。
乳酸菌作为一种有益菌类,通过恰当的使用,可以压制有害菌类在鱼塘水体中的繁殖。在高密度养殖中,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间,鱼塘水体的pH值很高,在高密度静水环境下,非常容易暴发蓝藻,而乳酸菌在生理过程中会降低水体pH值,从而达到压制蓝藻的作用。
刘小玲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当前黄颡鱼病害中,细菌所引发的病害占比最高,根据我们统计,约有32%的病害由细菌引起,其次为寄生虫类病害,约占14%。黄颡鱼常见的几种病害中,腹水病由迟钝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类致贺邻单胞菌引起。“红头病”即“爆头病”由类致贺邻单胞菌、鮰爱德华氏菌引起。另外,小瓜虫、车轮虫和单殖吸虫的危害也比较大,在养殖中应引起注意。
万明辉
江西向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根据江西当地的养殖条件,和向阳农业公司的实践经验,建议养殖户在选择黄颡鱼养殖模式时,考虑“两年三造”的方式,每一造放苗密度不超过1.5万尾/亩,一般每造养殖时间为三个月,按照0.12斤左右规格出塘,每一造的亩产量可以达到1500-1600斤,综合计算下来,产量比较理想。由于鱼塘的单造亩产不太高,水体环境易控制,养殖风险也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资金周转快,更加适合养殖推广。
根据几年来对黄颡鱼养殖的总结,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项关键点:一是注意鱼塘的基础条件,以5-10亩的规范塘为最好,大塘养殖要注意设置好投料点,以免鱼体规格不均匀;第二是种苗质量要选好,最好就近买苗,长距离运输大规格苗风险尤其高;三是鱼塘处理要到位,注意清淤和防止野杂鱼进入鱼塘;第四是不要过于追求单季高产,池塘增氧硬件一定配足,宁可偏高也不要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