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鲷 养 殖 技 术
品种名称:黑鲷
俗称:黑加吉、海鲋、黑立、乌格
学名:Sparus macrocephalus
一、黑鲷概述
1、生物学特征:
①形态特征:
黑鲷体侧扁,呈长椭圆形。头大,前端钝尖,第一背鳍有硬棘11-12,软条12。两颌前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其后为很发达的臼齿,上颌侧部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及口盖骨上无齿。两眼之间与前鳃盖骨后下部无鳞。侧线上鳞6-7枚,体青灰色,侧线起点处有黑斑点,体侧常有黑色横带数条。
②生活习性:
黑鲷喜在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生活。黑鲷为广温、广盐性鱼类,生存盐度为4.09‰-35.0‰,生长适应盐度10.0‰-30.0‰。耐低温能力较真鲷强,生存温度为4.3℃-34.0℃,致死低温度为3.5℃,摄食水温6℃,生长适宜温度为17.0-25.0℃。黑鲷为肉食性鱼类,成鱼以贝类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在自然海区一般一龄鱼尾叉长15cm,2龄21cm,3龄26cm,4龄30cm,5龄33cm,7龄37cm,9龄达40cm左右,最大个体长45cm,一般4龄之前生长速度较快。
③繁殖习性:
黑鲷的性成熟过程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体长10cm的幼鱼全部是雄性;体长15-25cm的个体为典型的雌雄同体的两性阶段;体长25-30cm时性分化结束,大部分个体转化为雌鱼。从年龄上看,2龄鱼大部分是雌雄同体,3龄鱼50%以上性分离为雄鱼,4龄鱼多数为雌性。具有生殖能力的最小型雄鱼体长17cm,体重145g,雌鱼体长19.4cm,体重236g。黑鲷的产卵水温为14.5-24℃范围内,因各地区水温不同,繁殖期也有一定的差异,山东沿海为5月上旬-5月下旬,江苏沿海为4月下旬-5月上旬。黑鲷是属于多次成熟产卵类型。卵子圆形,浮性,卵径为0.87-1.21mm,油球径为0.20-0.23mm。
2、经济性状
黑鲷俗称黑加吉,它肉质鲜美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之一,黑鲷生长快,食性广,耐盐性和广温性,易饲养,抗病力强,是海水和咸淡水增养殖的优良品种。商品鱼价格在30元/斤,是我国自南至北沿海各省的海湾、河口区域一种较好的养殖品种。
3、养殖现状
我国在1959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海洋研究所在山东省日照市利用海区性腺成熟的黑鲷进行人工授精,孵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1960年海洋研究所以黑鲷天然授精卵为材料在室内进行孵化育苗试验,对黑鲷卵子以及仔、稚、幼鱼的形态作了观察。1980-1982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开展了黑鲷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共培育种苗4.2万尾,其中1980-1981年生殖季节从海区内捕获亲鱼,1982年则采用池养亲鱼,除部分亲鱼不经催产而自然产卵外,一般采用催产后在产卵池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1990年宁波市水产研究所已放流黑鲷种苗10万尾。江苏省海洋研究所在黑鲷全人工繁殖,育苗及养成技术上均取得较大的进展。
4、经济效益
本经济分析以海上网箱养殖为例,每只网箱制作费为1000元,苗种费为5元/尾(3两以上),每箱放养500尾,人工费用为1000元,饵料系数为8,价格为0.3元/斤,则每箱黑鲷养殖成本为:1000+1000+2500+400×8×0.4=5780(元),每箱成鱼400斤,价格为30元/斤,则年收入为12000元,年利润为6200元。
二、黑鲷育苗技术
1、亲鱼的来源及选择:
黑鲷亲鱼一是从自然海区捕获,二是人工养殖。来自自然海区的亲鱼,应用5ppm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然后放入亲鱼池中蓄养备用。催产前应对亲鱼进行严格挑选,选择体表鳞片完整,体色鲜明,活力较强者,雌性亲鱼体重最好在750克以上,腹部膨大且柔软者,雄性亲鱼体重在300克以上,轻压腹部能流出乳白色精液为宜,雄雌亲鱼按1∶1.5~3比例搭配。
2、催产剂及剂量
黑鲷的催产剂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混合剂。雌亲鱼一般注射2-4次,第1-2次间隔24小时,第3-4次间隔时间随当时水温高低和性成熟情况而定。第一次注射量每千克雌鱼用25-110微克LHA-A和200-500国际单位HCG,第2次为40-60微克LRA-A和700-1700国际单位HCG,第3、4次按情况适当地增减。总剂量为每千克雌鱼用130-200微克LRH-A和1000-2100国际单位HCG。
受精与孵化
亲鱼催产后在产卵池内自然产卵受精,或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将精液挤出在卵上,以羽毛充分搅和,再酌加采卵量5倍的海水,轻轻充分搅拌后静置2分钟,经洗卵后移至孵化箱中,静水孵化,适当换水。或采用微流水孵化,换水量2400亳升/分。避免直射光的照射。孵化时海水温度以18-23℃为宜,盐度为22-31‰。在水温20℃左右条件下约40小时孵化出膜。
3、苗种培育
(1)育苗池:
黑鲷苗种可以采用室内培育和室外培育。室内用1.5-3.0平方米的水泥池培育,水深1米。培育密度为3-10万尾/m3,静水每天吸污和换水各1-2次,换水量为水泥池容积的1/2-1/3。也可以用1平方米的网箱,水深0.8m,在微流水条件下培育,定期排污和清洗网箱。
室外在100-1000平方米的土池中培育,水深0.7-1米。培育鱼苗前,必须用漂白粉清塘,以杀灭池中敌害生物。仔鱼下塘前一星期左右施肥,培育饵料生物。注换的新水必须经过过滤,用80目筛绢过滤或采用沙滤。
(2)饵料生物与投饵量:
黑鲷鱼苗孵出的第3天开口。饵料是决定仔鱼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开口饵料一般是牡蛎的受精卵及其幼体或采用高温培育的小个体轮虫。以5个/毫升的密度下,当数量不定,加喂蛋黄,配合饵料,基本上可以安然渡过开口期。必须注意的是所投喂的轮虫须用小球藻经过6小时以上的强化培育。稚鱼期的饲料是卤虫的无节幼体(0.1-0.5个/毫升),鱼虾糜和配合饲料。幼鱼期可投喂枝角类、桡足类、鱼虾糜和配合饲料。投饵时要做到少量多次投,每天投喂5-6次。
(3)水质
黑鲷育苗用水要求清洁、新鲜、盐度以18-25‰,水温以18℃左右,PH7.8-8.5,溶氧量在5mg/l,氨氮含量控制在0.1mg/l以下为好。为了保持育苗池内水质清新,每天应清除池中污物1-2次。定期洗刷池底,定期换水和充气。仔鱼孵化后7-10天内,因鱼体嫩弱,应采用静水培育为好。7-10天后开始换水、吸污、充气。换水量从20%逐渐增大到100-300%。充气量,开始控制在水面微有水花,以后逐渐增大。后期可以进行流水培育。
(4)放养密度
苗种培育的密度对仔鱼生长速度影响很大。当鱼苗全长在0.7-1cm以下时,放养密度以3-5万尾/m3为好;当全长大于0.7-1cm时以0.2-1万尾/m3为好。
三、黑鲷养成技术
1、养殖设施
黑鲷的成鱼养殖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养殖黑鲷的池塘大小不等,有0.025-1.1公顷,水深0.7-2.5米。台湾也曾在5×5×1.2米3的水泥池中进行试养。采用网箱(5×5×3米3)或(10×10×5米3)进行养殖的效果也较好。
2、养成管理
①放养密度和季节
在江苏、浙江沿海,1龄鱼种经越冬期,于翌年4月放养,放养密度3000-9000尾/公顷,初始尾重约100克,到10-11月收获,体重300-400克;当龄鱼种6月下旬放养,放养密度为4500-15000尾/公顷,初始尾重2-6克,到10-11月收获,体重100克左右。6-10月是黑鲷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此期间应强化饲养管理。在南方各省,黑鲷的生长期较长,在海南于水深较大的水域几乎全年均可生长。
②投饵
科学投喂对黑鲷成鱼生长影响很大。要实行“四定”投喂法:每天上下午定时投喂各一次。投喂要定点,将饵料投喂在固定的地点。实行定量投喂,日投喂量平均为体重的7.9-13.9%。每隔一个月,应按全体重和水温变化调整投喂量,以满足黑鲷生长的需要。饲料的质量要保证即定质,以投喂新鲜的小杂鱼,低质贝类和配合饲料较好,并做到使用这些饲料交替投喂。另外在饲料中还必须添加10%石莼粉,可以提高黑鲷的蛋白质效率,改善脂类代谢,提高肌肉中含脂量,并能提高黑鲷的耐低氧能力和耐饥饿能力。
③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参照真鲷的养成管理。
3、病害防治
(1)弧菌病:
鱼体表溃烂,背、腹鳍鳍基充血,眼球突出,游泳迟滞,有时作狂游式回旋状游泳,食欲不振,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腹腔积水,肝胰脏有明显深红色斑点,甚至`有溶血溃烂现象,病鱼死亡率高。稚幼鱼、鱼种和成鱼均有发现,其中稚幼鱼的发病率更高,流行季节6-8月份。
防治方法:
育苗池在使用前用100ppm的漂白粉彻底清池消毒,保证水源清洁;合理的放养密度;投喂的活饵料要经过海水充分洗净后投喂,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平时操作要谨慎,避免鱼体受伤。
4、治疗方法:
①抗菌素有氯霉素2×10-6,全池泼洒,连续3天;土霉素2×10-6药浴2小时,连续3天。
②呋喃唑酮16×10-6药浴2小时,连续5天;或药饵,用药量为200g/100kg鱼。
③新得米先药饵,用量为200g/100kg鱼,连喂5-7天。
(2)白点病
黑鲷有患鱼点病的报道,症状是体表出现许多0.5-1mm的小白点,粘液分泌增多,鱼体因激痒而磨擦池壁或跃出水面。严重时,食欲丧失,呼吸困难,浮头,有的鳞片脱落,衰弱致死。致病体是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目的寄生虫。
(3)卵甲藻病
病鱼全身搔痒,游窜不安,以身体擦池或其它硬物,体色变黑、消瘦,大面积鳞片松散脱落,体表溃烂,鳍基充血。致病体是卵甲藻,繁殖能力强。高密度养殖时污染很快,会导致大批鱼在短时间内死亡。发病季节8-9月,水温24-27℃。用10-20ppm硫酸铜药液浸泡10-1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四天,有效。因用药浓度较大,须注意掌握,勤换水。
(4)车轮虫病
病鱼鳍部和体表粘液分泌量增大,上皮增生,食欲锐减或停食。致病体是车轮虫。发病季节7-8月,水温26-28℃。车轮虫繁殖较快,大量繁殖时会引起死鱼。用2-3ppm硫酸铜全池洒一次即可。但是黑鲷对硫酸铜较为敏感施药的次日应换水,改善环境。
(5)隐核虫病
病鱼体表呈现白点状,体表的鳃部粘液增多,体色变黑,鳃丝黑紫色糜烂。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沉底死亡。致病体是隐核虫。发病季节为6-7月,水温20-25℃。用2-3ppm硫酸铜与0.8-1ppm硫酸亚铁混合液,或0.05ppm硝酸亚汞全池泼洒一次即可。施药后第2天全池换水,改善环境。
(6)鱼鲺病
病鱼烦躁不安,常跳出水面,狂奔乱游,食欲不振,鱼体消瘦致死。致病体是鱼鲺。寄生在体表、鳃、鳍条上,用吸盘吸附,用口刺破表皮吸吮鱼体内营养。发病季节6-8月,水温20-27℃。用0.25ppm90%晶体敌百虫或0.15-0.2ppm敌敌畏乳剂,全池泼洒,一次即可。用药后一周再施药一次,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