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蟹”是怎么样形成的?
在养蟹中,常有一些河蟹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也较小,这种蟹常被称为“懒蟹”。
产生原因:一是养殖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对水体溶氧的要求高于5毫克/升,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河蟹在水中就感到不舒适,有的就要往岸上爬,打洞穴居,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河蟹则大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久,它就能适应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个体也很难长大,形成“懒蟹”。二是由于水位变动频繁。河蟹属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存,在正常情况下,它常打洞于“潮间带”,洞口在水面上,洞底略低于水面,少量存水。如果养殖水体水位忽高忽低,变化太大,河蟹的洞穴也就随之变动,当水位上升时,有些河蟹在水面附近打洞穴居,当水位下降时,它们来不及向下迁徒,久而久之,穴居洞中,懒于活动、觅食,最终开成“懒蟹”。三是投饵不均匀。人工养殖河蟹,有时投饵不均匀,造成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四是池中缺少漂浮物,当水中溶氧较低时,河蟹往往离开水体、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果水中有漂浮物,它就能爬到漂浮物上,过一些时候,它又下水,这样不影响河蟹的生长,但水中没有漂浮物,河蟹为了生存,只好往岸上爬,在岸上打洞穴居,形成“懒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