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生化池建议在养虾开循环水过程中挂膜,一般新建设的场地第一造虾是非常艰难的,但仍然可以做到顺利出虾
下面介绍标苗池的生化池的挂膜标准操作:(养成池的生化池的挂膜,也是类似的操作)
新建设的工厂化养虾厂,K5填料是新的,这注定了第一造虾的生化池是不成熟的,建议边标苗边挂膜,采用半生物絮团的模式进行;
虽然难度大,但肯定可以控制氨氮/亚盐水质问题,只是这第一造虾的池水会略为浑浊;闷曝挂膜效果有限,不值得;等到第二造虾时,生化池肯定成熟,就会非常轻松;
⑴ 新场地新填料第一造虾标苗时的水质控制方法(半生物絮团法):接上一栏第9栏中内容,第10天开启循环水后,生化池也就开始运行,但其中的填料是新的,完全没有挂膜,可以仍旧按第9栏中第⑴和⑵的方法进行氨氮/亚盐的控制,但只控制氨氮/亚盐为0.3和0.2以内为准(虾苗不会有事的),控制不到就加糖(但绝对不要追求氨氮/亚盐双0,否则最终会变成全生物絮团,水质会最终变成控制不了,并浑浊不堪),运行几天后,白糖的用量控制在饲料量的50%为准,保持氨氮/亚盐分别为0.3/0.2以内,发现几天后还稳定,就把白糖的用量降低到饲料量的40%,再观察氨氮/亚盐稳定在0.3/0.2以内,过几天发现稳定了,再把白糖用量降低到饲料量的30%,如此反复操作,最终可能在标苗结束前,白糖用量为10%以内或完全不再用糖,此时生化池也挂膜成熟;注意,在此生化池驯化过程中,白糖必须天天加,但一定是和饲料量的百分比挂钩(有时随着饲料量的增加,白糖用量也按百分比计算的用量是增加的)。
⑵ 第二造虾的标苗:此时生化池已然成熟,只是在开循环水后,生化池再次使用时,存在一个短暂的几天磨合期而已,这几天的磨合期也是按第9栏的第⑴和⑵的方法进行氨氮/亚盐的控制,几天磨合期过后,就完全依靠生化池来处理氨氮/亚盐了,就完全不再用糖了(当然,标苗过程中,偶尔出现氨氮/亚盐超标,也得按第9栏的第⑴和⑵的方法临时加糖加菌)。
⑶ 第三造虾的标苗:同上,如此以后您的场地生化池就稳定了;
注意事项:
① 标苗期间氨氮/亚盐的警戒值为0.3/0.2,不超过这个值都不算超标,不必过分折腾,否则极有可能变成全生物絮团(全生物絮团的糖用量将超过饲料的用量即120%左右)
二,为什么不换水的循环水清水养虾模式中,氨氮可以一直为0,亚硝酸盐却无法做到0,总是会有一些亚硝酸盐,尽管在安全范围内,但总是会有?例如前期在0.05左右,中后期在0.1左右?
您好,这是因为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体的原因,这决定了亚硝酸盐不太可能降到0,但只要不影响到对虾,不伤虾就行了,一般来说,养虾进入后期,亚硝酸盐稳定控制在0.2以内都是安全的;
也就是说,采用循环水工厂化养虾工艺,如果生化池运行良好,那么养虾全程的氨氮是可以控制到0的,但亚硝酸盐却无法降到0;
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体,氮循环由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组成,如下:
⑴ 在硝化作用过程中:氮循环的起始物质氨氮,在有氧条件下,由K5上面挂膜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分别转化成亚硝酸盐,进一步转化成无毒的硝酸盐,即如下过程:
硝化过程:氨氮 → 亚硝酸盐 → 硝酸盐
在这个过程中,亚硝酸盐是反应的中间体;
特别注意(有一种循环水生化池模式,是只有硝化作用,没有反硝化作用的,只有硝化作用一条反应路线):即目前前也有一种养虾模式:他们有生化池,甚至可以全程控制氨氮和亚盐均为0,是的没错,亚硝酸盐也全程为0,但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得定期换水,大概如果养虾100天的话,需要总计换水10次以上,平均每天换水率在10%,当然,养一造虾换10次水,绝对不是我们内有淡水区能承受得起的成本的,那他们这是什么原理呢?为什么他们可以控制全程亚硝酸盐为0呢?
原理是:他们的生化池只有硝化作用,只有土著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就是一条路走到底,路径是:氨氮 → 亚硝酸盐 → 硝酸盐 是的,只有这条路,且只走这个方向,从氨氮一直走到硝酸盐为止,只有硝化作用,只要增加填料,增加溶氧,增强硝化作用,则氨氮和亚硝酸盐均可以最终变成无毒的硝酸盐,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硝酸盐会不断的积累,最终积累到某一个阀值时,一般这个阀值是350ppm左右,则这个量的硝酸盐,会反过来抑制硝化作用的继续进行,换句话说,就是硝酸盐达到350ppm后,生化池的硝化作用会受到抑制,不再继续工作了,此时,不得不换水,把硝酸盐稀释后,生化池才能重新工作,这条路才能继续走下去;
⑵ 在反硝化作用过程中:硝酸盐经水体中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先转化成亚硝酸盐,再进一步转化成一氧化氮,再转化成一氧化二氮,后面这两种物质已经是气态,可以挥发到空气中去了,实际上还可进一步转化成氮气;即过程如下:
反硝化过程:硝酸盐 → 亚硝酸盐 → 一氧化氮 → 一氧化二氮 → 氮气↑(挥发到空气中去)
可见,在这个过程中,亚硝酸盐也是反应的中间体;
特别注意:强微公司的循环水清水养虾模式中,是用到了反硝化作用过程的,即有: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两条路并行,即好氧反硝化作用,也就是增加了这一条路,即将硝酸盐通过复杂的这条反硝化作用的路,最终转化成氮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增加了这条路的好处是硝酸盐不会积累到350ppm,以我们的经验,最多积累到100ppm(有一部分我们的客户会达到200ppm,但仍然没有达到影响硝化作用的阀值),所以,这种双向路的模式,可以实现全程不换水,到出虾也是0换水,不会象上面那个只有硝化作用的模式那样,一造虾至少要换10次水;
但这咱这种模式的坏处是,亚硝酸盐无法避免,原理就是这种既有硝化作用,又有反硝化作用的模式,其亚硝酸盐是非常明显的中间体,特别是在反硝化作用过程中,从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这一步的速度是很快的,而从亚硝酸盐到氮气这中间有三步,而且是从液态分子变成气态分子,发生了物理性状的变态,所以也耗能大,速度慢:总结一下就是反硝化作用过程中,从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速度快一些,而把亚硝酸盐变成氮气慢一些,这就会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但当然,我们可以全程把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只要通过本文前面第一条生化池挂膜的验收测试,完全可以全程控制亚盐在0.05以内(当然,硬件设施也得跟上,管理措施要得当,投料不过度)
所以我们知道,氨氮是氮循环反应的起始物质,作为起始物质,只要生化池运行良好,氨氮是可以养虾全程控制到0的;
但亚硝酸盐是氮循环反应的中间体,它作为反应式的中间体,以恰好是:变成亚硝酸盐的速度快一些,而分解亚硝酸盐的速度却慢一些,所以亚硝酸盐会有积累,无论如何,它都会存在,多少都会检测到,我们的经验是:只要生化池严格验收合格,则养虾全程可控制在0.05,当然,对虾本身对亚硝酸盐也有一定的耐受性,一般来说在千分之5-6的盐度下,只要控制在0.2ppm以内,对虾是安全的;
以我们的经验,生化池运行良好的情况下:
在养虾的前30天,氨氮/亚盐都可以是0,或其中亚硝酸盐最多0.05;
在养虾的30-60天内,氨氮还可以是0,而亚硝酸盐一般在0.05~0.1ppm之间,控制得好也可以一直在0.05ppm左右;
在养虾的60-100天直到出虾阶段,氨氮仍然可以控制在0,但亚硝酸盐一般会在0.1ppm左右幅动;就算管理上不到位,控制得一般,也不会超过0.2ppm左右的,但这肯定是需要技术和管理的;
所以,总结一下,采用循环水生化池工艺养虾,您可以控制氨氮全程为0,但不要指望作为中间体的亚硝酸盐也降到0,肯定是有一点的,但是可控的,控制得好,全程是可以控制在0.05的;
前提条件是:设备一定要配套,养虾的生化池最好是养殖池体积的20%以上为宜,K5填料可以每立方米生化池放60公斤,生化池曝气功率可以只要50瓦/立方米;;
养殖池内最好在喂料时,只用纯氧增氧(或配制氧机,100立方米配置10升/分的制氧机足够用),采用陶瓷曝气盘给水体充氧,保证吃料时溶氧在7ppm以上,并保证水体呈静止状态(不开循环水,也不开推水器),让水静止,这样保证对虾能轻松找到饲料,并吃干净无残留,吃料时是产生粪便的高峰期,静止的水体也保证粪便不被打散;
在用纯氧增氧的情况下,养殖池另外配置3-4个推水器,在吃完料后,开启循环水,并开启推水器,只形成逆时间的旋涡水流,让粪便集中到中间排污口,让循环水带出来,进入微滤机过滤掉;这样就相当的干净了;
除了推水器外,养殖池不要放其他任何的纳米增氧管,以免扰乱旋涡水流,我们做个试验,在一个脸盆中,用手逆时间搅动水形成旋涡,马上就可以看到有机碎屑集中到脸盆的中间去了,恰好被循环水从排污品带走了;所以,养殖池中除了推水旋涡外,不要放其他纳米增氧条,以免影响旋涡水流;
总之就是:吃料时,只用纯氧增氧保证溶氧7ppm,保证静止水体,让虾安静的找到饲料并吃完吃干净;吃料后,开纯推水器,形成逆时间旋涡水流,集污排污掉,不要扰乱旋涡水流,粪便也不容易散开;
这样,系统的氨氮/亚盐就非常好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