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早期幼体的食性和饵料之一
所有的鱼类的仔鱼早期阶段,开始不进行外营养,而以卵黄为营养源,即所谓的内营养阶段,一旦开口,即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称为外营养。
作为苗种生产的仔鱼早期阶段,对生物饵 料的要求是:大小适口,易于获得,尤其是容易消化吸收,不同种类的仔鱼,其饵料系列有其共性,但投喂量与摄食量可因种而异。从国内外近年来所重点选用养殖的几种经济鱼种种苗培育阶段所采用的饵料系列,可以看出,轮虫、卤虫、桡足类等在鱼苗育种中的作用。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和整套培养技术
一、真鲷(Chrysophrys major)
真鲷仔鱼开口后,以牡蛎或其他双壳类的幼虫(密度约为5个/毫升)和轮虫(密度约为3—4个/毫升)为饵,育苗效果较好。鱼苗长到4—4.5毫米后,可单以轮虫为饵,投喂密度为5—6个/毫升,随着鱼苗的生长再适量增加。鱼苗长到5.5毫米左右,除投喂轮虫外,再增投卤虫幼虫(密度一个/毫升),7毫米左右的鱼苗,还需要再增加投喂桡足类。但仔鱼阶段多以轮虫为主。其摄食轮虫的量相当大,见下表。有报道认为,若单以轮虫为饵,一个轮虫的重量以3微克计算,真鲷仔鱼的日摄食量大约为其体重的33—65%。
表一:真鲷仔鱼对轮虫的日摄食量(日本水产学会1975)
孵化后的天数 |
全长(毫米) |
摄食轮虫数(个) |
日摄食量/体重(%) |
备注 |
7 11 15 23 24 |
3.9 5.1 6.7 10.1 10.1 |
60 144 175 1800 2500 |
36 33 65 36 51 |
夜间不摄食 夜间不摄食 夜间不摄食 夜间有光摄食,无光不摄食 夜间有光摄食,无光不摄食 |
据日本北岛等的资料,真鲷仔鱼的一次饱食量,在全长4毫米时,可吃轮虫20个;6毫米时为40—50个;8毫米时为100个;9毫米时为180个;10毫米时为250个,从饱食到消化管变空,需要1—2小时。摄食猛水蚤的一次饱食量,全长8毫米时需要20个;10毫米时需要80个,12毫米时为250个。真鲷仔鱼的日摄食量,随孵化后的天数和仔鱼生长的增加而增加。见表二:
表二:真鲷各生长阶段的日摄食量(日本水产学会1975)
孵化后天数 |
成活率(%) |
每吨现存数(×104尾) |
全长(毫米) |
体重(毫克) |
对轮虫的日摄食量(个) |
投饵倍率 |
每吨每天投饵量(×106个) |
每毫升每日投饵量(轮虫.个) |
1 7 10 15 20 24 27 |
100 95 85 55 40 35 30 |
3.0 2.85 2.55 1.65 1.2 1.05 0.90 |
2.35 3.90 5.10 6.70 8.50 10.10 11.0 |
-- 0.5 1.3 3.37 -- 14.70 -- |
-- 60 14 726 1500 2000 2500 |
-- 1.5 1.5 1.5 2.0 2.0 2.0 |
3 3 6 18 36 42 45 |
3 3 6 18 36 42 45 |
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黑鲷仔鱼开口后的食性就是浮游动物食性,它的饵料系列和真鲷仔鱼基本上一致。孵化后3—6天的仔鱼,口及肛门形成,处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换阶段。投喂轮虫量以5个/毫升为宜。有人在试验的基础上推断,要生产100万尾全长4厘米、平均体重1.1克的黑鲷鱼苗,则需要轮虫900亿个,桡足类幼虫4亿个,人工饵料60千克,鱼肉糜2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