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曝挂膜的关键点是:优先照顾好氧反硝化细菌挂膜,所以,放虾苗前预先对生化池进行闷曝,第一天按生化池每立方米放5-10克的粉末状饲料(注意是粉末),再加每立方米5克的“强微好氧反硝化脱亚菌”,然后开始闷曝,一共闷曝8-10天左右就可以了,在闷曝期间不需要再加任何东西进去了;否则可能造成氨氮/亚盐超标,等到要用的时候却无法启用;
至于硝化细菌则你不用担心,硝化细菌挂膜是肯定会挂膜的,硝化细菌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挂膜高手,你完全不用担心硝化细菌会挂不上膜,且你不需要额外添加市场上的任何硝化细菌产品,因为硝化细菌在自然界无处不在,在启用生化池后,开循环水一段时间后,硝化细菌自然而然会挂膜的;
在上面的闷曝操作中,最重要的是优先照顾好氧反硝化细菌的挂膜,这是你将来处理亚硝酸盐的基础,如果在这里不能优先照顾好氧反硝化细菌挂膜占位,则在将来处理亚硝酸盐时,会感觉很困难;
最后在生化池的运行过程中,确切地说是在养虾中后期:必须每天检测总碱度和PH值,发现PH下降和总碱度下降,一定要用食用纯碱(碳酸钠,不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是小苏打)来提高总碱度和PH值,差不多一个50立方米的养殖池,一天要补充食用纯碱1000克左右;这也是关键,很多网友说后期氨氮/亚盐降不了,其实多是没有提PH和总碱度;
我碰到很多网友要求完美的那种,他们在还没进虾苗的时候就要求k5上面必须要挂满了膜,如果他没看到挂满厚厚的膜,就会不断的折腾,加入大量的含氮物质和饲料,不断的折腾,直到有厚模为止,我个人认为这是徒劳的,这样做的结果必定是在进了虾苗启用生化池之后,氨氮亚硝酸会一直爆表,而且已经即便是挂满的膜也会脱落
正确的实际情况是,进苗30天以内的膜基本上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是有点颜色变化而已,随着饲料投喂量的增加,到出虾阶段才会有厚厚的膜,如果有一天你饲料投喂量减少了,k5上面的膜也会相应的变薄,总而言之,k5上面的膜是随着你的饲料投喂量增加而变厚,随着你的饲料投喂量减少而变薄。随着饲料投喂量而起舞。
判断是否挂膜的标准,我认为甚至不是去看k5上面的膜有多厚,而是去检测生化池出水口的水,是否氨氮为0,亚硝酸盐为0,为判断标准。
在氮循环体系中,氨氮是氮循环体系的起始物质,最终转变为氮气而结束,亚硝酸盐是这个氮循环体系的中间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生化池维护好,那么氨氮可以一直是零的,而亚硝酸盐是中间体,无论如何都是有一点的,那么就看你如何判断他是偏高还是安全,具体是以对我们的南美白对虾的健康没有影响为标准;
三、生化池的日常管理
生化池的管理 就是不要去管它,生化池的操作就是没有操作,生化池的维护就是没有维护,你越是管它,它越是不工作不正常,你越是不理它,它就越正常;这一切源于生化池k5上的硝化细菌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细菌之一,正因为它脆弱,所以,才需要搞一个生化池来保养它们,把它们预先养在生化池宏大的K5填料上,形成巨大数量优势的集团军,才能有效果,试想一想,如果不是它们脆弱,犯得差搞这么大工程吗,正是因为它们脆弱,所以,要预先相对系统中的其他细菌要有数量优势,而这种数量优势就是人为的做生化池,让它们挂膜在K5上面,从而形成巨大的,相对于其他系统细菌的数量优势;如果没有这种数量优势,那么硝化细菌是无法和其他细菌竞争的,更谈不上帮你处理氨氮/亚盐了;
好就好在,硝化细菌是天生的挂膜高手,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在几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能分泌胞外粘性多糖的物质,从而可以牢牢的抓在K5填料上,而养虾系统中别的细菌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 这也就最终形成了K5上以硝化细菌为主的局面,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用K5作生物填料用于养虾的原因,因为K5填料是流化床填料,在工作过程中是不断曝气翻滚的,这样它一直在不断的把挂膜能力不行的异养细菌甩掉甩出去,从而唯独留下硝化细菌为主的自养细菌(自养细菌和半自养细菌都相对是挂膜高手);
而如果您选择聚氨酯填料(海绵填料),那个确实很好挂膜,几小时就挂膜,各种细菌都能住进去,但太杂了,包括弧菌也能住进去,造成养虾过程中弧菌泛滥,造成养殖失败概率大增,而且硫化氢也增加,所以,这种海绵填料虽然高效,但那是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用的,生活污水的氨氮往往500ppm(我们养虾只有0.5ppm以内),生活污水COD往往15000ppm以上(我们养虾只有100ppm左右),所以,聚氨酯海绵填料虽然高效,但我们养虾却没有必要用它,因为副作用太多(弧菌和硫化氢等)
四、工厂化循环水养虾系统中不允许有任何的厌氧环境
所以,您得检查一下各种角落,例如生化池底部是否曝气有死角,曝气盘是否放到了底,K5填料是否均匀翻滚,生化池曝气功率最好配置30-50瓦/立方米以上,并保证无死角曝气,所有的K5都有均匀翻滚;
再检查微滤机后面的水泥池或箱中,是否存在 发黑发臭的局部环境,如果有,则要加一根纳米曝气管,消灭这个死角,不然,你的亚硝酸盐也是控制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