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修订:
“土塘A计划”是设计规划产量为800-1500斤/亩的方案,包括硬件配置+模式以及配套的用菌技术,产品和管理方案;
6、建议配置排污或吸污设备设施
对于亩产800~1500斤的土塘,其实是可以不配置“集污+排污”设施的,也能达到产量,并非是必须的,我只能说,如果配置了排污吸污设备设施,则可事半功倍,稳定性安全性显著增强,养虾变成很轻松的事;
但是对于内地淡水养虾区来说,要达到 800-1500斤/亩,排污设施还是建议配置好,毕竟淡水水质难控制,可以用最简单的吸污泵排污法;
其实配置切割式吸污泵是非常简单的,买一台0.75千瓦的切割式吸污泵,大概几百元,在池塘锅中间再挖一个直径1米以内的小锅(周边用水泥固化好),放一固定的塑料桶,把泵放入其中,就可实现吸污操作了;当然,水车用来形成旋涡水流,进行集污,集污是前提;
⑴ 切割式吸污泵排污
购买切割式吸污泵,在底部为锅形的池塘中央,再挖一个直径0.5米、深0.3米左右的锅形坑,或者买一个塑料盆或塑料桶,正好座在坑内,用水泥填实固定好这个锅中锅,即池塘中间是锅中锅的形式,吸污泵就放在这个小坑中或塑料容器中,开启吸污泵就可以吸污了,这个方式对于之前没有做拔管式排污设施的养殖户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弥补方式;
吸污时,可以在抽出口套上一个20目以上的滤网,过滤抽上来的渣子,可以检查死虾情况,亲眼观察抽上来的死虾和壳的情况;
切割式吸污泵最大的好处在于,可把死虾和虾壳切碎和吸出;
吸污泵工作时,先会振动,周边的活虾受到刺激,会马上游走,不会吸到活虾的,当然,我们一般养殖的前期20天是不排污的,20天后才开始启动排污,所以,此时的对虾活力比 较强,不会被吸走;
如果是面积大的池塘,可以开辟2个甚至3个吸污点,即做2~3个锅中锅形,放2~3个吸污泵,虽然麻烦点,但确实有效,可显著帮助处理大水面池塘的水质;
⑵ 传统的“池外拔管”排污
池塘做成锅形池底,中间凹处做排污口,装过滤网防止活虾排掉,接管,通过地下连通到池塘外拔管井,拔管井统一有涵管排到外渠排水沟;
平常开水车或射流式增氧机时,就起到了集污的作用,污物和死虾死壳,都有序的集中到锅中锅内,所以只需要每天定时排出即可,排污时拔出套管,利用水位落差压力,污水被压出,排入涵管排走;
注意事项
光有排污措施,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是集污:“没有集污的排污是假排污”,只有将粪污有机残骸等集中到池塘排污口锅底,或锅中锅后,开启排污设施设备才有效果;所以,集污和排污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如前所述集污主要是通过水车,推水带动水流形成的水流旋涡,将整个池塘的污染物集中到中间的,水深的则要用到射流式增氧机带动底层水形成旋涡水流;
形成旋涡水流的池塘
⑶ 大水面池塘+低产量计划,可考虑鱼虾混养来代替排污
同时考虑放养20~30条/亩的鳙鱼(也叫花鲢)和白鲢(鳙鱼和白鲢的比例为1∶3左右),规格大约为1两以内规格;鳙鱼的特点是以食浮游动物为主,白鲢鱼以滤食藻类为主,又可滤食池底有机碎屑,所以,是大水面养虾的最佳混养鱼种;
配养鳙鱼和白鲢适用于淡水池塘,同时放苗后必须等对虾长到至少3厘米以上,才能放鳙鱼和白鲢鱼入大塘;
螺丝非常多的土塘,还可以考虑放养几条青鱼进去吃螺,但必须后放,等虾苗进塘20天后放青鱼才行;
7、做好水源规划
⑴ 备有蓄水池或留一部分池塘蓄水用
最好能备1~2个蓄水池塘,容量占养殖场总用水量的至少30%以上,越多越好,主要用于养殖过程中的补充水源;
放苗之前的水源,尚可以直接进外水源,并进行带水消毒处理,之后培菌培藻处理;但在养殖过程中,若需要应急换水时,则可以用蓄水池中经过了事先消毒的水;
⑵ 蓄水池中的消毒和水质预处理
有蓄水池的虾农可作如下处理;蓄水池的水,用50ppm的漂白粉消毒,静置1天以上进行闷消;然后开水车或曝气1~2天以上以除余氯,检测还有余氯的用大苏打(硫代硫酸钠)2公斤/亩进行消除;
如果是以井水为主的,或遇到重金属超标,例如消毒时发现水体发红的,可在后续除余氯后,添加EDTA二钠3公斤/亩进行络合处理;
大型蓄水池中可养殖四大家鱼,以及用“强微培藻酵素”培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