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鱼塘鱼类安全越冬管理技术
一、调节水质
北方地区一般9月下旬停止投饵,经过5个多月的养殖期,池水水色深、透明度低、pH值下降,溶解氧含量低。水中存在着大量残饵、鱼类粪便、水生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池底淤泥增厚、耗氧增大并积累有毒或有害物质,如NH3、H2S、CO2等,对鱼的毒性增强。调节水质可以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防止水质进一步老化。
我们调节水质的主要方法是大换水。换水时,先排放底层水,可以有效地降低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含量,并带走部分淤泥,排放量占水体的2/3,然后,注入地下水至最高水位。地下水有机物及有害生物极少,作为鱼类越冬水源较合适。换水时间最好在10月中旬结束,过早会增加水体越冬期负荷,过晚会冻伤鱼类,甚至冻坏供水设施。
其次可以采用有底质改良的微生物添加剂,可使用活力优水泰,在9月份开始时就使用,为了营造越冬水质,每亩一次使用活力优水泰50克,用红糖或白糖20克加10倍的水浸泡1小时以上再均匀地投入鱼塘中,每10天投放一次,至10月中旬结束,可以显著减少鱼塘氮的总量,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同时大幅度增加有益藻类特别是硅藻的比例,有利于越冬;
二、杀灭浮游动物,减少耗氧因子
养殖后期的池水,浮游动物含量较多,因其耗氧速率较快,必须进行杀灭。我们采取全池泼洒灭虫灵的方法,杀灭浮游动物及寄生虫。泼洒时,最好选用池水溶解,如果加热水,桶内溶解水温不能超过40℃。对面积较大、人工泼不均的池塘,需划船泼洒,确保药物分布均匀。泼洒灭虫灵最好和换水结合起来,在水位最低时用药,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如果使用微生物调水,则杀灭浮游动物或寄生虫的操作必须与使用微生物的操作错开5天操作。
三、施肥与生物增氧
这里指冬天的增氧操作管理技术:池塘结冰后,鱼池内溶氧唯一来源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体含氧量与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等密切相关。为了满足浮游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从而达到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溶氧之目的,我们采取化肥挂袋法,每年12月底或1月初,开展这项工作。具体作法是:每亩水面挂袋2—3个,每袋装尿素3—3.5公斤,化肥袋用40—60目筛绢或白色塑料编织袋制成。化肥袋悬于水面下,距离冰层10cm左右。化肥袋分布要均匀,布局要合理。据测定,经过7—10天,池水溶氧含量可以达到5—11mg/L。
四、清除积雪
池塘冰面积雪,水中缺少光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减少了溶氧来源,当水中贮备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的量时,鱼类便窒息死亡。例如,鲤鱼、鲫鱼的窒息范围在0.1—0.4mg/L。因此,尽快清除冰上积雪,让光线透过冰层。清除积雪时,每隔1m,扫一条宽5m的通道,尤其是挂化肥袋的区域,一定要清除干净。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大面积或全池清除。
五、坚持巡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冬季水体水温上低下高,出现逆分层现象,鱼类滞留底层,正常情况下,透过冰层观察不到鱼类活动,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事实上,冬季溶氧下降速度比较慢,不象夏季变化突然,而是逐渐来临的。因此,坚持每天清晨巡塘,仔细观察冰层下鱼类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巡塘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池塘四周,尽快发现缺氧迹象。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定期测定溶氧含量,提供准确数据。一般地补救措施有注入地下水、迅速冲开部分冰层,安装潜水泵循环池水,开动增氧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