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小棚养虾方案看这里:http://www.qw99cn.com/Technicalservice.asp?borderid=13&cateid=131
1、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我是江苏的如东小棚养虾,就是前期养殖时使用靓水素或者壮肠100的乳酸菌扩培液,十天泼洒一次,在这十天内,怎么维护?还有投入的乳酸菌在没有粪便,惨饵和微量元素,这些菌会不会消失谢谢;前期用乳酸菌扩培液后,水呈开锅水的样子,是否是正常的;
您好,您说的“强微靓水素” 和“强微壮肠QW100”自制作的“乳酸菌扩培液”,都属于乳酸菌类产品;这两上乳酸菌是粪肠球菌,分解粪便能力极强,清爽水质,并抑制绿弧菌影响,效果显著的;定期它们的功能是为了定期控制水体中的弧菌,这是主要目的,次要目的是清爽水质,水非常清爽,则易形成开锅水样;
前期是鱼苗期,水体中的残饵,粪便,和营养物质是比较少的,用强微靓水素或壮肠QW100扩培的乳酸菌液泼洒下去后,各方面的生存条件(主要指营养方面)相对要少一些,所以,我们需要经常补充菌种,但10天是完全可以维持的,这也是我们实践的经验,在这10天没有补充乳酸菌的前提下,水体中的菌相一直是减少的,但仍然可以维持一个比较高的菌相,利用的营养是鱼虾的残饵,粪便,扩培液中的糖份,底泥中的营养(主要是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这些营养或许是不够的,但能维持10天不至于减少到极限(能维持一个较高的菌浓度即菌相);
其实不仅仅是养殖的前期,在养殖的中后期也是这样的,即泼洒到水体中的菌,是一直在分化和衰退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定期补菌的原理,水体中的微生物繁殖条件,不可能和微生物发酵罐中的条件相比,也不可能和养殖户扩培条件相比,复合菌在水体中会分化(比例变化),单菌会衰退,即使是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也可能因为菌类所需要的营养不平衡,而衰退,所以,在水体中菌相衰退是很正常的现象,任何市场上的菌类产品也是这样,必须定期补充,不可能一劳永逸,或必须有一个维护的过程;
维护菌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增加水体的碳氮比,我们知道,菌类(异养细菌)需要的碳氮比为25-35比1是最佳的碳氮比,自养细菌需要的碳氮比仅为2比1,但水体中的鱼虾饲料残饵的碳氮比只有5比1左右,粪便中的碳氮比只有3比1左右,显而易见,如果池子中都是自养细菌,那么粪便和残饵中的碳氮比就足够了,如果池水中都是异养细菌,则粪便和残饵中的碳源是不够的,得另外补充点碳源,例如泼洒“发酵碳源”,或直接使用白糖红糖糖蜜等;
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如果平常补菌只用自养细菌为主的产品(即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为主的产品),则养殖池需要的碳源是极少的,甚至低产量的池塘可以不补充碳源的;所以,我们2022年推出了全家福傻瓜式用菌方案,这个“强微铁三角养水”全家福方案中,用的产品叫“强微全家福Ⅱ型(外塘)”,用量不大,全程就一个产品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体看这里如东小棚的傻瓜式用菌方案:http://www.qw99cn.com/show.asp?newsid=7819&cateid=131
“强微铁三角养水”全家福方案中,主要是以自养细菌为主,自养细菌基本不需要额外供给碳源,节省碳源成本,这非常值得一试的,且正因为用糖量小,水中异养细菌形成的生物絮团就少了,所以,水更为清爽,如东小棚水体变浑浊的时间会推迟,或甚至一直清爽,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的,其实清爽的水更好控制氨氮亚盐的;福建冬棚也是如此;
回到正题,关于开锅水的问题,前期用乳酸菌,来维持菌相维持得太强了,藻相就相对少了,水相对更清澈,很多养殖户未必喜欢这种水,但其实这种水是比较好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这种前期相对清爽的或清瘦的水体,为后期容纳更多的鱼虾粪便和残饵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也减少了排污的压力,减少了后期出现浓绿水浓藻水的频率和浓度;而在养殖前期,即放苗后20多天内,鱼虾对水体溶解氧的需求是极少的,即使藻相少一些,也不影响鱼虾对溶氧的需要;
我们在江苏如东的小棚养虾中,按强微公司的操作要求,放虾苗前,要用弧菌藻毒净(王者归来)来做高水体总菌相,将水体中乳酸菌相做到15000个/毫升水以上,一包弧菌藻毒净用于3个棚(400平方米一个棚的样子),用红糖1公斤,水20公斤,充气活化18小时以后,均匀地泼洒到3个如东小棚中;
然后,每7天泼洒一次“强微靓水素”(用法用量同王者归来,也是加1公斤红糖,加水20公斤,充气活化18小时,泼洒到三个小棚中)用来补充乳酸菌,或用壮肠QW100扩培的“乳酸菌扩培液”5公斤/棚左右(视水色情况而泼洒,水清瘦的就少泼洒一次或时间长泼洒一次,水太肥的就多泼洒一些或泼洒频率一些)可形成清爽的水质,和开锅水样;
用新的傻瓜式全家福方案,也是形成开锅水样;
出现了一些类似于“开锅水”的现象,即在曝气头打出来的翻腾水中,看不到明显的水花,或看不到明显的泡沫,很显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少了,藻相也少,那么这种“开锅水”是好还是不好呢,按大多数有经验的养殖户来说,这是不好的现象,因为溶解氧少了,虾苗会出问题的;但笔者却认为,这是极好的现象;
这种“开锅水”造成的原因很明显就是菌相过高造成的,并不是象有些养殖户认为的是化药造成的,即化药造成的“开锅水”与菌相过高造成的“开锅水”是明显有区别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菌相过高造成的是良性的现象,并具有这种高菌相下特殊存在的优质藻色和硅藻属的藻相存在;
菌相过高造成的“开锅水”的原因(自养细菌为主的如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为主的才能形成这种清爽开锅水):
① 悬浮有机碎屑或有机质被菌相彻底分解:水体中菌的含量高,加上小棚模式中不断的曝气,所以,这些菌相具有好氧条件下强烈的分解能力,特别是强微乳酸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分解粪便和残饵的能力,以及侧孢芽孢分解大分子有机质的能力极强,所以,水体中肉眼可见的有机碎屑都被分解了,水体变得更加透明一些,为形成“开锅水”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
② 大分子有机质被分解后,更多的蛋白胺通过脱氨,再在自养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下,转化成氮气,相当于没有用蛋白分离器,却把水中的可溶解性的蛋白氮,为成氮气挥发掉了,从而水体更加嫩滑清爽,但仔细观察,也可见到微量的生物絮团在水体中,既然被吸收同化,就会形成菌脱团(即生物絮团),但又由于前期水体中营养少,所以,絮团的量也少,是可控的;但我们希望更多的是自养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把蛋白氮给干掉的,不希望是异养细菌吸收同化形成絮团干掉的(这需要消耗大量糖,和形成生物絮团浑浊物)
③ 可溶性的有机质氮,被脱氨,然后氨被硝化转化成亚盐和硝酸盐,再被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从而水中有机氮极少,水体表面张力显著减少,自然打不出水花,也缺少泡沫了,自然就形成了“开锅水”
为什么不必担心这种菌相过高形成的“开锅水”,原因在于:
① 就放苗后的20~30天内,水体中并不缺少溶氧,我们抽检了5个这种用了强微菌的“开锅水”,溶氧都在5PPM以上,对虾苗来说,这个溶氧已经是足够了,同时检测了有水花(水体可溶性有机质多)的泡沫水小棚的溶氧,确实溶氧更高,达到5.5PPM左右,从这一点上看,菌相“开锅水”的溶氧要低;但其实4.5PPM就足够了,对虾不会有任何问题;
② 抽检5个菌相“开锅水”的PH为早7.5~8.2,晚8.0~8.6;而泡沫水小棚的PH普遍偏高,达到早8.2~8.5,晚8.5~9.0之间,菌相“开锅水”的PH明显偏低,对虾的抗病能力也更高;从这一点上看,菌相“开锅水”的PH要比泡沫水低很多;
③ 镜检测菌相“开锅水”中主要藻属为硅藻属的藻种,主要为小环藻、海链藻、骨条藻等,茶褐色,水体相对清爽嫩滑,无泡沫;而泡沫水小棚的对照主要为绿藻,有些棚在前期就已经在水面上占据很大比例了;从这一点上看,菌相“开锅水”的藻相品种要好得多,但缺点是藻相不浓太淡等;
④ 检测了菌相“开锅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均为0,其中一个亚硝酸盐为0.02PPM,这与强微主要是自养细菌产品,把可溶性蛋白氮通过一系列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挥发掉,从而清爽水质有关;而泡沫多的小棚对应的氨氮和亚盐都有存在,一般为氨氮0.5,亚盐0.3左右,这是因为泡沫其实就是水体溶解性的蛋白氮残留造成的,这些可溶性蛋白氮随时都有可能转化成氨氮和亚盐;从这一点上看,菌相“开锅水”的氨氮和亚盐更低得多;
⑤ 菌相过高造成的“开锅水”,我个人认为,给养殖后期留下的巨大的容纳污水的空间,即在养殖后期不至于形成过浓藻相水,以及减少浓绿水老绿水的发生,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⑥ 其次,菌相“开锅水”的藻相品种非常好,以硅藻水为主,为后期的优质藻相打好基础;开锅水的菌相,也多是自养细菌为主的菌相,而不是异养细菌为主的絮团;
其实只要虾正常,采食量旺盛,就不必过多的关注水是否是“开锅水”,由于菌相过高造成的“开锅水”不必过分担心,其实这种水在工厂化育苗池中是经常见到的,育苗场的池水几乎都类似于这种“开锅水”,特别是用了大量“强微全家福Ⅰ型(工厂化)”自养细菌的育苗场,也是这样的水,且他们的养殖密度要高得多,出来的虾苗质量也好;还有工厂化水泥池养虾中,他们其实也希望形成类似这种“开锅水”,同时,凡是大量使用了强微自养细菌菌剂的工厂化水泥池,类似的这种“开锅水”的现象也很多(但泡沫是有的),水体相对来说更为清爽而不浓。
具体为什么用自养细菌,不用蛋白分离器,也能把可溶蛋白氮干掉,看这里:http://www.qw99cn.com/show.asp?newsid=7842
菌相“开锅水”下图
菌相“开锅水”如下图
工业化养殖池
有泡沫的水是下面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