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综合防制
吕惠序1 李翠梅2
1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富海种猪场,山东烟台 264000
2山东省龙口市畜牧办公室 ,山东龙口 26570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生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剖检病变以双侧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是国际公认的危害规模化猪场的重要传染病、多发病之一。近几年,我国猪呼吸系统传染病成为养猪业的头号杀手,本病在一些集约化大中型猪场广为流行,危害严重,应严加防范。
1 病原学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有荚膜的多形球杆菌,目前经鉴定有15种血清型,主要是7型,其次是2型和l型,各血清型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已知的毒力因子有外毒素(有4种,其中3种具有溶血和/或细胞毒性)、荚膜多糖、脂多糖、外膜脂蛋白、转铁结合蛋白、黏附因子和脲酶等,其中外毒素是最主要的毒力因子。这些毒素能杀灭宿主肺内的巨噬细胞和损害红细胞,是引起感染肺严重病损的主要原因。急性和亚急性病变产生的全身症状类似于人的败血病。
2 流行病学
和猪肺炎支原体一样,APP通常与其它病原体一起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但APP也可是PRDC的原发性病原体,并且其发病率也和猪喘气病一样,随饲养密度和其它环境应激因素的增加而升高。
2.1 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APP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可定居在4周龄猪的扁桃体上并黏附到肺泡上皮,并且有较高的宿主特异性。病猪的肺炎病灶或败血症中的血液、鼻液中有大量本菌存在,故存活猪可以变成带菌猪,在肺、扁桃体及鼻腔中继续带菌。
2.2 3-4月龄生长猪最易感
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但多发在3~4月龄的生长育成猪。
2.3 本病的感染途径是呼吸道
主要通过污秽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或咳嗽、打喷嚏排出的污染物或人员传播。猪群的转群或混养可增加本病发病的风险,鸟类和鼠类也可传播本病。
2.4 初次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趋向缓和,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可能暴发流行。这是因为急性感染侥幸存活猪或隐性感染猪将成为带菌者,是疾病再次暴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
2.5 急性期本病的死亡率很高
主要与毒力及环境因素有关,其致病率与死亡率也与其它疾病如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的存在有关。慢性感染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出栏时间延长。
2.6 本病的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
饲养环境突变、断奶、转群、密度过大、恶劣的气候条件、气温骤变、通风不良、氨气过浓、闷热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长途转运等,均会加速本病的传播,尤其在应激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同一猪群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
2.7 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
当前临床上有70%的病例经常与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混合感染,加重胸膜肺炎的病情,引起严重的“高热综合征”或“呼吸道病综合征”,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造成巨大损失。
2.8 季节性
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晚秋冬春寒冷季节及恶劣气候条件下多发。
3 临床症状
胸膜肺炎发病突然,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l~7 d,在试验感染中,临床症状发生在感染后4~12 h。本病具有肺炎和胸膜肺炎的典型症状,临床症状与年龄、免疫状况、易感性、环境应激因素及病原菌感染的数量、毒力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或慢性型3种。
3.1 最急性型
感染开始时,一个或几个猪群中1头或几头猪突然发病,并可在无临床症状情况下突然死亡,随后疾病在敏感猪中传播很快。病猪体温高达41.5℃,精神委顿、不愿活动,厌食或废食,并能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早期病猪躺卧时无明显的呼吸症状,只是心跳加快,后期则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鼻、眼、耳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特别费力,有时张嘴呼吸,继而体温下降,窒息死亡。临死前有淡红色泡沫从嘴、鼻孔流出,病猪于出现临床症状后24~36 h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以后疾病会蔓延至同圈和邻圈的健康猪,发病猪增多。
3.2 急性型
在同一猪群或不同猪群内许多猪发病,约l5%~30%,呈败血症,病猪体温可上升到40.5℃~41℃,皮肤发红,倦怠,不愿站立,厌食、不爱饮水,咳嗽、呼吸急促、高度困难,有时张口呼吸,极度痛苦,常呈犬坐姿势。由于心衰血流不畅而致耳、鼻、四肢末端发绀,有时口流泡沫,有时鼻腔流血。上述症状在发病初的24 h内表现明显。整个病情比最急性型稍缓,不间断出现胸膜肺炎症状的病猪,通常于发病后2~4 d内死亡。若病初症状较为缓和者,能耐过4~5 d以上,症状逐渐消退,常可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但病程持续的时间较长。猪的病程长短取决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菌株的毒力、肺部损害程度及治疗情况。
3.3 亚急性或慢性型
多在急性期后出现,常由急性转变而来,或低剂量感染病菌也可呈现亚临床症状。病猪体温不升高或略有升高(39.5℃~40℃),食欲不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呼吸。若环境良好,无其它并发症,经过数日至l周则可耐过,但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成为危险的带菌者。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亚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侵害或有应激条件出现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发展为急性病例,临床症状明显加剧。
上述3种分型不是绝对的,不要截然分开。猪群急性暴发本病时,发病率可达50%,以后有较多的猪会咳嗽,而发生突然死亡的情况较少。猪在休息时,可见腹式呼吸,疾病持续时间较长。耐过的病猪可表现精神沉郁,生长缓慢,直到上市年龄体重仍然很轻。本病在临床上常与猪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混淆,易造成误诊。另外,慢性期的猪群症状表现不明显,也可能被其它呼吸道感染(如支原体、细菌、病毒感染)所掩盖。疾病暴发初期,母猪常发生流产或胎儿感染。个别猪可发生心包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及中耳炎,不同部位出现囊肿,如果囊肿压迫腰椎神经可致后躯瘫痪。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胸腔,具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出血性、坏死性肺炎和胸膜炎的典型病理变化。肺炎多是双侧性的,并多在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的一部分出现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膈叶上的肺炎区常常是局部的,色深、肿胀、质坚、易碎,肺与胸膜粘连或在肺表面和心包有纤维素样物覆盖。
在急性死亡病例,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状、淡红色、血性黏液及黏膜渗出物,在最急性型的后期,肺炎病灶变暗、变硬,但无纤维素性胸膜炎出现。由于纤维素性胸膜炎在发病至少24 h后发生,因此,急性期死亡的猪可见明显的病变,并在喉头充满血性液体。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或同时与纵膈粘连,以致尸检时难以将肺脏与胸膜分离。原先暗红色或发黑的病灶变得又亮又硬。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灶会逐渐变小,最后变成慢性期的结节状(大多数结节发生于膈叶),它们可被结缔组织包裹而形成硬壳,并与纤维索性胸膜炎处粘连。多数情况下,肺部病灶会逐渐溶解,仅剩下与纤维素性胸膜炎粘连的部位。也有时可见心外膜与心包膜粘连,心包膜与肺粘连,心肌表面呈绒毛状,有时心包积液。
5 诊断
本病发生突然,传播迅速,伴有高热和严重呼吸困难,死亡率高。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尸检时带有胸膜炎的肺部病变特征(如在急性暴发期有肺炎病灶,慢性感染者可发现在其胸膜及心包有硬的、界限分明的囊肿),则可建立初步诊断,确诊则须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查,
5.1鉴别诊断:
急性病例要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链球菌病相区别,慢性病例应与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相区别。
① 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肺疫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都相似,也能产生类似胸膜炎的病变,较难区别,但急性猪肺疫常见咽喉部肿胀,皮下组织、浆膜以及淋巴结有出血点,肺部感染病变多在前下部;而胸膜肺炎的病变往往局限于肺和胸腔,肺部感染部位多在后上部,且有局限性的纤维素性胸膜炎。
② 与猪喘气病症状有些相似,但喘气病的体温不高,病程长,一般表现为慢性干咳与气喘,不引起死亡,肺部病变对称,呈胰样或肉样病灶,病灶周围无结缔组织包囊。
③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有多系统性,呈多发性浆膜炎(心包、胸腔和腹腔都有纤维素样物)、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等,保育猪尤为多发。
④ 伪狂犬病及蓝耳病的诊断要结合猪群的发病流行特点及血清学、病原学的检测。
6 治疗
此病发病迅速,首次治疗必须用注射剂,治疗成功与否主要依靠早期确诊及快速而有效的治疗,以抗菌消炎、解除呼吸困难为原则,治疗过程中要采用病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标”、“本”兼治、中西医结合并重视联合用药,同时要防止出现耐药性。
在患病早期,当猪已不能采食和饮水时,及时用大剂量抗菌药物肌注,能控制病变的程度,有效降低死亡率,但要保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用病前要做药敏试验。
应按药物动力学特征,按时按量进行重复注射,以保证抗生素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由于本病肺部的损伤严重,不是短时间可以修复,因此一个疗程需3~5 d,疗程太短易复发,剂量太小效果不好。
临床治愈后,要坚持用药l~2 d,避免反复。若延误治疗,由于肺部受到严重损伤或转为慢性型,则疗效不佳。
由于本病常常还与其它细菌病或病毒病混合感染,因此建议采用广谱抗生素或者合用数种抗生素治疗。
在发生病猪突然死亡并有鼻出血时,要立即注射高效抗生素对整个猪群进行治疗,然后要在饲料中加入高剂量的药物添加剂给猪饲喂l0~14 d,也可采用“脉冲式”用药,即间歇性地在短时间内应用高剂量药物,用药5~7 d,停药3~5 d,再用药。无论是持续用药或脉冲式间歇用药,均不宜使用时间过长。对未发病猪群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给药,先用治疗剂量给药数天后,改用预防量给药数周可控制此病发作。
6.1 推荐注射用药方案
应选择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的药物。首选药物是头孢噻呋、头孢喹肟、头孢噻肟或氟苯尼考,可用药物还有如强力霉素、庆大霉素配合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磺胺一6一甲氧嘧啶、泰妙菌素、阿奇霉素等可酌情选用。
方案1:氟苯尼考注射液,20~30 mg/kg体重,每天1~2次,连用3~5 d。如再配合增效磺胺甲基异恶唑注射液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分别肌注,每天2次,效果更好。
方案2:头孢喹肟,5~10 mg/kg体重,每天1次(重症病例可追加1次),连用3~5 d。
方案3:头孢噻呋钠,5~10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5 d。
方案4:头孢噻呋注射液(速解灵),5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5 d。
方案5:头孢噻肟钠,60 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 d。
方案6:复方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注射液,2.5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5 d。
方案7: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加有抗菌增效剂三甲氧苄氨嘧啶,TMP),4 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 d;同时配合阿莫西林,l5 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 d,但不能用庆大霉素稀释阿莫西林,否则庆大霉素将减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亦可。
方案8:2.5%恩诺沙星注射液,按0.2 mL/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 d。其它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亦可选用。
方案9:5%林可霉素注射液,肌注,一次量为0.2 mL/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 d。
6.2 提请注意
6.2.1 注意本病的耐药性
据报道,本病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已产生了较强耐药性。
6.2.2 配合使用地塞米松效果更好
在选用上述抗菌药物“治本”的同时,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控制严重肺炎的有效药物,用量为0.1 mg/kg体重,急重病例可适当加量,最大量0.2 mg/kg体重,每天2次。以每支1 mL(含5 mg)的地塞米松为例,50 kg的猪可用2支,30 kg的猪每次可用l支,其它依体重大小酌情增减。注意不可突然停药,用2~4 d后逐渐减量,第5~7天停药。在使用地塞米松时,必须同时配合抗菌药物。
6.2.3 注意降低体温
如果体温达到41℃以上时,可酌情选用解热药“治标,例如 30%安乃近可按0.2 mg/kg体重;
或者10%复方氨基比林或安痛定,每10 kg体重可注2mL;
或复方柴胡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注,每天1次;
6.2.4 配合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或细胞因子药物效果更佳
中草药制剂连用三天以上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可肌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每l0 kg体重2~3 mL,每天1次,连用3~5 d;或如下:
清开灵注射液,小猪每头10~15毫升/次,中猪每头15~20毫升/次,大猪每头25~30毫升/次,肌注,每天1次;
柴胡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注,每天1次;
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天一次;
大青叶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天一次;
双胆黄注射液(牛磺酸、金银花、胆汁、增食因子),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1次;
银黄注射液(金银花、黄芪、柴胡、连翘等),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一次;
射干注射液(射干、茵陈、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灵芝多糖、黄芪、党参等),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一次;
穿心莲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天一次;
香菇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一次;
人参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天一次;
鱼腥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一次;
双黄连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一次;
以上中草药注射液再配合细胞因子药物如下:连用三天以上。
干扰素:每4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倍量,肌注,每天1次;
排疫肽:每5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倍量,肌注,每天1次;
转移因子:每4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倍量,肌注,每天1次;
倍康肽(猪用白细胞介素-4):每3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倍量,肌注,每天1次;
倍健(免疫核糖核酸):每25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倍量,肌注,每天1次;
6.2.5 如果猪喘气比较历害,可以使用解表的平喘药物
也可配合使用平喘药如氨茶碱、麻黄素,或酌情选用板蓝根、双黄连等中药制剂;
肌注氨茶碱注射液5mg/kg体重·次,每天一次;
3%麻黄素2毫克/头。
还有如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2天1次,连用2次即可。
6.2.6 其他
强心可用安钠咖、樟脑磺酸钠;
6.3 饮水和饲料添加药物是治疗本病的良好手段
饮水治疗只适用于尚能饮水的病猪,而药物投喂只有在所有的猪采食和饮水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奏效。对于发病初期,患病猪群还有较好的食欲和饮水情况下,或对未病猪群使用混饲给药,或确定该病通常暴发的时间,提前l~2周采取策略性投药,每吨饲料添加:
l)氟苯尼考80~100 9(效价),连续使用7 d,然后将剂量减半,再继续使用2周。
2)头孢噻呋25~50 9(效价),连续使用5 d,然后将剂量减半,再继续使用2周。
3)阿莫西林200~300 9(效价),连续使用7 d,然后将剂量减半再继续使用2周。
4)强力霉素300 9(效价),连用2周。
5)替米考星l50.200 9(效价),连用2周。
6)其它如爱乐新、泰乐菌素、泰乐菌素+金霉素、泰妙菌素、利高霉素等也可。
混饲最好与抗菌增效剂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5:1),以增强疗效。
对于因发病而不能采食,但饮水较好的病猪可采用混饮:
1)每100 L饮水中添加强力霉素15 9,连续混饮5 d,同时添加可溶性多维添加剂。
2)每100 L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效价)15 9,连续混饮5 d。
3)每100 L饮水中添加替米考星(效价)20 9,连续混饮7 d。
7 综合防制措施
本病很难根除,要做好控制和消除感染,采取畜牧学与兽医学相结合的防制方法加以控制。
7.1 坚持预防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做好猪伪狂犬病、猪瘟、喘气病、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等有关疫病疫苗接种的同时,可选用武汉科前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苗。此疫苗是以我国流行优势血清型l、2、7型为制苗菌株研制而成,同时含有天然毒素,能提供更全面的免疫保护,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农业部批准的商品化疫苗,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推荐免疫程序为:一般在发病前2周接种。建议仔猪35~40日龄首免,4周后加强免疫l次。
7.2加强生物安全
对新引进的种猪要隔离饲养3周,无病方可混群。本病病原菌对许多常用消毒剂均敏感,要定期消毒,搞好消毒灭源工作,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和减少传染性微生物从母猪传播到仔猪。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互相传染。
7.3改善和加强饲养管理
避免拥挤,降低猪群饲养密度,改善通风,做好保温防暑,限制舍温变化过大等各种应激诱因,能减少急性病例的发生。严禁饲喂发霉饲料,防止产生免疫抑制。
7.4坚持全进全出、隔离饲养、隔离治疗
抗生素的治疗尽管能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功,但不可能在猪群中消灭感染。慢性感染者或携带者的鼻腔中都存在对其它猪造成感染的病原,应尽量淘汰那些久治不愈、失去经济价值的重病猪,杜绝恶性循环。
7.5 掌握好控制蓝耳病的4条黄金原则
蓝耳病能够加重本病及支原体感染(喘气病)、巴氏杆菌感染(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链球菌感染等其它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提高其发病率,并且能发展为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但在猪群中根除蓝耳病是不太可能的,必须对蓝耳病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危害有充分、清醒的认识,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与蓝耳病“长期共存”、“与蓝共舞”的心理准备。要掌握控制“蓝耳病”的4条黄金原则:l)限制猪之间的接触;2)“应激”是杀手,应尽量减少;3)良好的卫生条件;4)良好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