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秸秆的主要氮源
秸秆氨化的主要氮源有液氨、尿素、碳铵和氨水。
(1)液氨:液氨又叫无水氨,分子式为NH3,含氮量为82.3%。常用量为秸秆干物质的重量的3%,它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氨源,氨化效果也最好。
液氨的沸点为-33.33℃,氨气密度为0.588(空气为1),液氨密度为0.617(而水为1)。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17.8℃时为107.87千帕,38℃时为1363千帕。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需要在高压容器中才能使其保持液态。因此,液氨需要高压容器来贮运(如氨罐和氨槽车等),一次性投资大,此外,液氨属于有毒易爆物质,要注意防爆等安全问题。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20%左右,点火就会发生爆炸。爆炸事件虽然极少发生,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尿素:尿素的含氮量为46.67%,分子式为CO(NH3)2,在适宜的温度和脲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为:
CO(NH3)2+H2O→2NH3↑+CO2
生成氨可以氨化秸秆。尿素的用量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氨化均能成功。如果兼顾到氨化的效果和经济性,则推荐用量为秸秆干物质的4%--5%。
尿素可以方便地在常温常压下运输,氨化时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且对健康无害。此外,用尿素溶液氨化秸秆,对密封条件的要求也不象液氨那样严格。据有关资料介绍,孟加拉国一些农户用竹筐作为盛料用具氨化秸秆,筐内垫上芭蕉叶,即可以氨化成功。另据《黄牛》杂志报道,安徽省科技人员以尿素为氮源无覆盖氨化,亦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对在农村条件下推广应用秸秆氨化技术是很有利的因素。目前,尿素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一种氮源,氨化效果好,仅次于液氨,比碳氨好。
(3)碳氨:碳氨的含氮量为15—17%,分子式为NH4HCO3。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为氨、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式如下:
NH4HCO3→NH3↑+CO2↑+H2O
按照液氨的含氮量和用量推算,碳氨的用量应为秸秆干物质的14—19%,但浙江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的试验表明,8—12%的用量就基本达到了高用量时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碳铵是我国化肥工业的主要产品,供应充足,价格也便宜,零售价每吨为300元左右(尿素1000元以上),而且使用方便,由于碳铵是尿素分解成氨的中间产物,从理论上分析,只要用量适宜,碳铵处理应该能达到尿素处理的类似效果。另据浙江农业大学报道,在南方梅雨季节用尿素和碳铵进行对比试验,尿素氨化的秸秆霉斑较多,而碳铵氨化的秸秆霉斑较少,这说明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碳铵比尿素有一定的长处。由于碳铵分解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分解不甚理想;用氨化炉氨化,温度可以达到90℃,碳铵能完全分解,一天就可以氨化成功。
(4)氨水:以液氨做为氮源为例。它是氨的水溶液。氨水的浓度不等,一般为20%。常用量为秸秆干物质重理的12%。由于氨水含氮量低,其运输量很大,仅适合于临近化工厂的地方应用。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氮源之外,人和动物的尿也可以用作为氨源氨化秸秆。但是,尿的收集比较困难,限制了在生产中的应用。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对本文具有编著权,凡转载者请通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