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饵料
饵料一般是指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专指鱼、虾、蟹、贝的食物而言。多以活的生物作为饵,有诱饵之称,使鱼、虾集群之意,且大多用于水产动物育苗阶段所用之饵料。
1、生物饵料(living food):是指活的生物,能在人工培养下快速繁殖生长的有效生物种,或称活饵料,是近年来基于人工合成饵料之后新生之术语。它和饵料生物大同小异。生物饵料的范围不大,仅指既经生产应用,确认是有经济效益的生物,而且又经人们长期培养,对其生长,繁殖已有掌握,用作水产经济动物幼体的活的饵料,效果明显。如现在国内外常用的生物饵料品种:植物性的有:单细胞藻类(褐指藻、菱形藻、角毛藻、扁藻、盐藻、小球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等),动物性饵料(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端足类、糠虾及卤虫等)。
上述种类,均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培养,作为鱼,虾,蟹类幼体生活阶段的某一生长期的活饵料来源。这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内容。从顺序上讲,是从单细胞藻类为基础的,因为培养轮虫、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糠虾、蜾蠃蜚等都是以单细胞藻类为饵。这些饵料系列,呈现环状食物链,称之为食物环(food cycle)结构。在实验生态学研究领域,从事能量传递的研究,必先从食物环结构做起,这是当前研究渔业资源潜力,水产动物养殖的生物饵料培养中的重点研究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
在食物环结构中,单细胞藻类则是生物饵料种类中的饵料中心,也可以说,是饵料的饵料。因此,又叫单细胞藻类为基础生物饵料。所以,在介绍生物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之前,首先必须谈植物性饵料中有关问题和培养方法,便于更好地培养动物性饵料。
2、生物饵料中的植物性生物饵料------饵料微藻
单细胞藻类是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水域中的生物,由于它们都是以单个细胞为生物体,故以单细胞称。它们由于大多数都是在水域中营漂浮生活,又称为浮游植物。它们的个体都不大,多数在5—25微米之间,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大小,色泽,形态及活动,因此又有微藻之称。
单细胞藻类,个体虽小但种类繁多,而且色泽也各异。有绿色、蓝色、红色即所谓的绿藻、蓝藻、红藻之分;也有金黄色、黄绿色、及棕褐色之分,即为金藻、褐指藻、菱形藻及角毛藻等。它们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固定太阳能,从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的重要作用。它们的藻体内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据报道,含蛋白质占干藻重的30—40%,最高可达60—70%,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
单细胞藻类由于有色素,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同时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鱼类的排泄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氨氮),从而可改良恶化的水质,有利于动物幼体的发育和快速生长。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对本文具有编著权,凡转载者请通知本站。
单细胞藻类中的饵料种,大多数具有生长繁殖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培养周期短的特点,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由于它们生长繁殖的适温、适盐范围与鱼、虾、蟹、贝育苗期相吻合,所以在水产动物人工育苗中,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生物饵料。有人认为,贝类是以藻类为饵,虾、蟹早期生活阶段,如无节幼虫和蚤状幼虫前期,都以单细胞藻类为食,而鱼类的初孵仔鱼,开口就要吃轮虫。要知道,轮虫主要以单细胞藻类为饵,离开了单细胞藻类,虽可以用别的来代替,但繁殖生长的速度会受到限制。从这一点来分析,初孵仔鱼苗开口后必须吃轮虫,轮虫又必须以单细胞藻类为饵,所以,单细胞藻类,则又是初孵鱼苗必需要的间接饵料。
3、生物饵料中的动物性生物饵料------
动物性生生饵料作为鱼,虾,蟹类幼体的饵料,则主要是指一些可以供培养的小型动物,它们的个体虽小,有的是营养浮游性生活,如轮虫、桡足类等;有的是近底栖生活的糠虾类;还有的则是生活在沿岸的河床两侧,退潮后,潜居在细沙,软泥交混的洞穴中营穴居管居生活的端足类,如蜾蠃蜚、钩虾,以及多毛类的沙蚕等;另有生活在高盐水域中的盐水生物,如盐田中的卤虫等。上述类群,尽管生态条件各异,经研究确是鱼、虾、蟹类幼体生活阶段的优质饵料,已在开发利用中,且可在人工条件下大量培养和繁殖,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的养殖,是好的活饵料来源。